风投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42|回复: 0

【P2P返利】我的参考年化30%之路——新手请点进来看看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5-21 10:54: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图即是上篇帖子中用来解释俩条线关系的原图。但是上一次的解释中有一处错误,我先给认真看帖的朋友们跪了(痛哭流涕痛改前非脸)。火眼金睛的网友指出了历史待还和资金净流入俩条曲线并不在一个数量级上,那么我说的净流入曲线在待收曲线之上说明平台资金流充沛的论断就有“瑕疵”(再次痛哭)。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净流入曲线,也就是上图中紫色曲线在0点之上,说明这段时间平台的现金流是正的。正的肯定比负的强,但是不意味着正的就没有风险,这个是需要大家注意的。还是回到趋势上来,资金净流入曲线和待还曲线应该是保持一个相对,这里说的是相对,相对统一的趋势。比如待还上升,净流入也会上升,待还下降净流入也相对减少。如果净流入的曲线一直往下走,但是待还还在往上走,也就是俩条曲线发生了严重的背离。那么就和上篇帖子说的一样,这种情况属于非常态情况,无论平台业务真实与否,都需要投资人绝对关注,趁早撤离为上策。(恩,恩,这回没毛病)。
从上图上看,我们看到在3月接近20日时到4月3日净流入曲线都是在0点之下的,这段时间平台的流动资金其实是相对紧张的。
至于大家说的数据的真实准确性和数据采集的滞后性问题确实是客观存在的。目前的大环境下,数据分析平台确实是有其局限性,除了数据我们还要看很多内容,这个在上篇帖子最后也说了。那么,为什么在有如此多问题的情况下,依然把数据分析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方法。
难道是笔者的大脑被熨斗熨平了褶皱?
答案是肯定的(害羞脸)。
作为一名智商被掏空的网贷投资人,对于大家关心的这俩个问题是我这么看的。只要是不影响趋势判断,时间上的滞后和一定程度的数据偏差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数据滞后其实并不影响你对趋势的判断,看数据能够帮大家提前做出预判,但是没办法帮助大家判断出具体爆发的时间节点,当然也没有任何一种方法能够判断出这个平台具体爆发风险的时间点,这句话我就先说绝了。通过对以往数据的判断,心里要对平台有个预期判断,这个判断需要具有一定前瞻性。一般情况下,最少给自己留出一个月的判断误差,才有可能让你在风险来临之前全身而退。
数据上有偏差是一定的,但是是不是就影响到对平台运营情况的判断,这不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里面举一下E租宝的栗子,E租宝在短短一年内做到700+亿的成交额,那么可以看出这个数据就一定有问题。为什么敢这么说?E租宝在安徽省的一个市,做的是融资租赁的业务,那么我们看到这些基本信息后就有理由怀疑,一个不知名的地级市能有700亿的资产端业务吗?一个新成立一年的公司能够有承载住700亿的业务量吗?显然是不可能的。同样的交易量我们对比看下陆金所是用多长时间达到的,宜人贷是用多长时间达到的,同行业的平台做个对比其实就很容易知道,一家背景一般的平台他在一个什么的时间段会有一个什么样的业务量,他的数据情况大致会在一个什么范围呢。只要宏观数据在正常的范围内,微观数据有偏差是可以接受的。
数据分析只是分析平台的一个维度,多个维度综合起来分析才是一个完整的分析方法,任何单一维度去判断平台风险都是耍流氓。本来这系列帖子的第一篇不应该写数据分析方法的,只是答应之家小编了缘故。
那么,我将从新按照原计划开启本系列内容。本系列旨在分享楼主个人认为的“一个初入行业的投资者成长到能够承担一定风险会追求一定收益的投资人”过程中所需要了解的内容。本期内容针对小白和初入行业的投资人,资深投资人可以绕行了~
———————————————我是干货分割线——————————————
正文:
一个准备入行投资人或者刚入行的投资人,肯定对P2P有基本的了解。但是作为个体,是否了解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投资人吗?想必可能会少有人思考过这个问题。
孙子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投资P2P你既需要了解平台的情况,这是知彼;也要了解自己,这包括你的本金情况,你的风险承受能力,你对理财投资的预期和规范,以及你目前对于分析平台能力的水平,这是知己。
如果一个人有100万投资资金,他雷10万可能不会太心疼,毕竟能有100万的人挣钱能力也不会太差。但是如果一个人有10万,那可能雷1万都会对其心里造成巨大压力,因为这个人本身就挣不了多少钱,好不容易攒了点钱,踩雷对他造成的影响是非常大。通常可能以为本金多我可以投低息的就行了,本金少我应该激进点,要不挣不到钱了。这个常识性思路是很危险,我们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去制定相应的投资策略,成功与否其实与对自身的了解是密切相关的。
其实我们都是键盘党
首先我们明确一个概念——“键盘党”:指网贷投资过程中,只能通过媒体,第三方等网络渠道获得相关投资平台的信息,没有民间风控实际操作经验的网贷投资人,我们称之为网贷键盘党。随着行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键盘党”涌入到网贷投资的大军之中。说句题外话,尽管固定收益的投资理财产品本身理论上讲不需要大家耗费大量的精力去研究,但是网贷这个行业尙没发展到童叟无欺的地步,必须掌握基本的判断方法和行业现状才能帮助大家规避风险。
和“键盘党”相对应的是“风控党”。风控党占据网贷投资人很少很少的一部分。这些人一般具备这么几个特点:有充足的个人时间(或者可以利用工作时间干自己的事),懂民间风控,有相当量的本金(至少也是几十万起的),对收益的要求很高。这些人用自己大量本金追求高额的收益,然后通过风控的手段来控制自己的风险。
我把投资人网贷分为了上面俩大类,个人猜测“键盘党”要占网贷投资人80%以上。楼主也是这80%里的一员。分析完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来,“键盘党”在投资平台时有这么几个劣势:
1.    在时间上,得到的信息相当滞后。
因为信息的来源渠道全部都是网络或者第三方,本来这些地方的信息就已经滞后了,再传到“键盘党”投资人这里就更不及时了。
2.    内容上,得到的信息都是大路货。
网络上有的信息是大家都能看到的信息,所谓的核心内幕或者一些很重要的内部信息有相当一部分只能在小圈层流转。这也是“网贷名人”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能得到别人得不到的信息。网贷行业是一个信息高度不对称的行业。
3.    在资产端方面,因为“键盘党”对风控知识普遍缺少,这就让投资人很难判断平台在资产端的真假,以及平台在风控方面的能力。缺少这方面判断,是导致普通投资者无法追求高收益的重要原因。
新手的投资安全边界
综上所述,一般来讲,作为一个新手你的安全参考收益率在6%~9%之间。这个参考利率是目前大平台,或者说第一梯队的网贷平台的普遍参考利率,真心不能再多了。而且很多大平台参考利率高一点标的,流动性就基本为零了。
1.    键盘党,没有深入了解网贷平台判断的基本逻辑。
2.    风险承受能力极低,想把投网贷跟投国债买银行理财划分在一个范围内的投资者
3.    本金量很大,目的也仅仅是为了抵御通货膨胀,并且没有太多精力照顾闲置资金

满足以上任意一种情况,那么你的安全参考利率就在6%~9%之间了。

投资人的进阶之路
能够挣到的钱终归是有限的,但人的欲望是无限的。大部分人是不会满足于6%~9%参考年化的,毕竟没有人和钱过不去。楼主根据个人经验总结了一个网贷投资之路,在此抛砖引玉,供大家参考。
【新手必看】我的参考年化30%之路——新手请点进来看看


结束语
这期的内容没有太多实战技巧,单纯了阐述了楼主的一些臆想。行业变化很快,如果说15年你什么都不懂还可以进高息平台赌运气,那么今年你盲目选择恐怕就没那么好的运气了。尤其是新手,看完这篇帖子思考一下自身情况,你现在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投资策略才是最安全,才是你在经济上能够接受的,如果想获取高收益还应该了解哪些内容,这真的只有你自己思考后才能知道。在一个群里看到有人说他ESD雷了好几十万,把所有钱都投到了那里。我不是说ESD有问题,但是这个投资人自身是有问题的,他肯定从来没思考过自己的对网贷的了解,连基本的投资理论都没有遵循,几十万投资额也懒于思考,在目前以监管整治为大前提的环境下很危险的。
投资本身即有风险,用赌博的心态搞投资无疑又无数倍放大风险。对于手里有很多钱又无处安放的朋友,你们投资前一定要调整好心态,毕竟钱没了,以中国目前的经济形势来看,可能未来就不好赚了。
下一帖的内容将回归到正题,全面介绍作为一个“键盘党”我们应该如何选平台。
说句题外话:
这次之家的征文我觉得挺好,算是把羊毛党都炸出来了。看完羊毛党的踩雷故事我想起了一首歌“羊毛不是你想薅,想薅就能薅”~~

风投网bbs.fengtoup2p.com是中国最自由最权威最客观的网贷第三方论坛



风投网
论坛提供p2p理财交流、p2p贷款交流、P2P投资返利投资返利P2P理财返利理财返利P2P撸羊毛P2P薅羊毛P2P网贷返利平台风投,网贷返利平台,p2p理财,p2p返利平台,p2p返利,投资返利,理财返利平台,投资返利平台,撸羊毛,薅羊毛,理财返利,公益捐款,理财超市,投资导购,p2p导购,网贷返利网贷投资理财信息。为投资理财用户提供贴心的理财推荐和返利加息服务,让用户学会钱生钱,致力于为大家提供最舒适的网贷投资理财交流,找p2p理财论坛、p2p贷款交流就到风投网网贷论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风投网|网贷第三方论坛|网贷门户|P2P返利|贷款超市|网贷维权|平台曝光|网贷测评|风投网 ( 沪ICP备16041620号-1 )

GMT+8, 2024-4-20 03:59 , Processed in 0.19129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